分级护理制度
分级护理制度如下:
一、医院对住院患者实施分级护理
护理级别分为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四个级别。
二、患者入院后医生应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确定病情等级
护士根据患者“BartheL
指数评分表”总分进行评分,确定自理能力的等级;医护人员依据病情等级和(或)自理能力等级,确定患者护理分级。
医生应了解患者BartheL指数评定结果,依据患者病情和自理能力等级,开具相应分级护理医嘱。临床医护人员应根据住院患者的病情和自理能力的变化动态调整患者护理分级。
三、患者自理能力分级
按BartheL指数评分分值情况划分。
四、分级护理分级依据
(一) 符合以下情况之一,可确定为特级护理:
1、维持生命,实施抢救性治疗的重症监护患者。
2、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监护、抢救的患者。
3、各种复杂或大手术后、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二)符合以下情况之一,可确定为一级护理:
1、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
2、病情不稳定或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3、手术后或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
4、自理能力重度依赖的患者。
(三) 符合以下情况之一,可确定为二级护理:
1、病情趋于稳定或未明确诊断前,仍需观察,且自理能力轻度依赖的患者。
2、病情稳定,仍需卧床,且自理能力轻度依赖的患者。
3、病情稳定或处于康复期,且自理能力中度依赖的患者。
(四)符合以下情况之一,可确定为三级护理:
病情稳定或处于康复期,且自理能力轻度依赖或无需依赖的患者。
五、医生下达护理级别医嘱,护士根据护理级别医嘱,及时处理打印执行单,在“患者一 览表”和床头牌上做出标识,特、一级护理用红色标识,二级护理用黄色标识,三级护理用绿色标识。

六、医护之间应加强沟通。护士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
七、临床护士应根据患者的护理分级和医师制订的诊疗计划,拟定相应护理计划,密切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特级护理需严密观察患者,一级护理每小时巡视患者,二级
护理每2小时巡视患者,三级护理每3小时巡视患者),落实相关治疗、护理措施并及时记录。
科室应根据患者护理分级安排具备相应能力的护士。
八、医务科、护理部定期对分级护理执行情况进行督查。
请问,护理分级制度的内容是什么?
护理分级制度的内容:分级护理的四个级别类型和分级的标准,以及各个护理级别的护理要求。
一、分级护理的四个级别类型: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
二、分级的标准
分级护理是根据对病人病情的轻、重、缓、急及病人自理能力的评估,给予不同级别的护理。
1、特级护理:
(1)病情危重随时需要抢救的病人。
(2)各种复杂和新开展的大手术的病人。
(3)各种严重外伤和大面积烧伤的病人。
2、一级护理:
(1)病重、病危、心、肝、肾功能极度衰竭,需严格卧床休息,生活不能自理者。
(2)各种大手术、内出血、高烧、昏迷、休克或外伤。
(3)瘫痪、惊厥、子痫、晚期癌症的病人以及早产儿。
3、二级护理:
(1)病重期、急性症状消失,大手术后病情稳定、骨牵引、卧石膏床等生活不能自理者。
(2)年老体弱或慢性病,不宜过多活动者。
(3)一般手术后,轻型先兆子痫。
4、三级护理:
(1)轻症、一般慢性病、手术前检查准备阶段、正常孕妇。
(2)各种疾病恢复期,可以下床活动,生活可以自理。
三、各护理级别护理要求
1、特级护理:
(1)病人安置在抢救室或重病室,设专人护理或责任护士,做好心理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和生命体征,根据病情需要定时测T、P、R、BP.
(2)对病人做到七知道(床号、姓名、诊断、治疗、病情、护理、饮食)认真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工作,严防并发症,确保安全。
(3)设特殊护理记录单,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注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根据病情)。
(4)备齐抢救药品、器械,定量、定位放置,保持性能完好。抢救室整洁、安静、工作有序随时配合医生抢救。
(5)做好抢救室清洁消毒工作,防感染。
(6)准确执行医嘱,认真完成各项抢救措施,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7)制定护理计划,并根据病人病情变化,提出护理问题和措施,做出效果评价。
2、一级护理:
(1)严格卧床休息,做到七知道,解决生活上各种需要。
分级护理制度
分级护理制度包括:1级护理标准,2级护理标准,3级护理标准,4级护理标准,5级护理标准。
1、1级护理标准:
病情重、生活不能自理者;自己能活动,但病情随时有变化者;病情允许活动,但因年老体弱生活不能完全自理。
2、2级护理要求:
随时观察病情变化,根据病情,监测相关指标。正确落实各项治疗护理措施,认真填写互利记录。做好基础护理、生活护理,满足病人需要。
3、3级护理标准:
病情恢复期,允许活动,有部分生活自理能力者;因年老体弱需搀扶下地活动,需协助完成各项生活护理者。
4、4级护理要求:
定时观察病情,观察特殊治疗或特殊用药后的反映。认真完成各项治疗和护理措施。根据需要协助病人完成各项生活护理。
5、5级护理要求:
病情稳定的恢复期病人。生活能完全自理者。
医院核心制度的十一、分级护理制度
分级护理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分级护理分为四个级别: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护理人员要在病人床头牌内加放护理等级标记。
一、分级护理原则
(一)确定患者的护理级别,应当以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为依据,并根据患者的情况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二)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特级护理:
1、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
2、重症监护患者;
3、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者;
4、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5、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者;
6、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并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7、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三) 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一级护理:
1、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
2、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
3、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4、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四) 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二级护理:
1、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
2、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
(五) 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三级护理:
1、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
2、生活完全自理且处于康复期的患者。
二、分级护理要点
(一) 护士应当遵守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和疾病护理常规,并根据患者的护理级别和医师制订的诊疗计划,按照护理程序开展护理工作。
护士实施的护理工作包括:
1、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2、正确实施治疗、给药及护理措施,并观察、了解患者的反应;
3、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提供照顾和帮助;
4、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二)对特级护理患者的护理包括以下要点:
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
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3、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5、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
6、实施床旁交接班。
(三) 对一级护理患者的护理包括以下要点:
1、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四) 对二级护理患者的护理包括以下要点:
1、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
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五) 对三级护理患者的护理包括以下要点:
1、每3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六) 护士在工作中应当关心和爱护患者,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应当及时与医师沟通。
三、质量管理
(一) 医院应当建立健全各项护理规章制度、护士岗位职责和行为规范,严格遵守执行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疾病护理常规,保证护理服务质量。
(二) 医院应当及时调查了解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分析处理,不断改进护理工作。
(三) 医院应当加强对护理不良事件的报告,及时调查分析,防范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护士分级管理制度有哪些?
一、护理工作岗位的分层次设置:根据能级原理把全院护士分为责任组长、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三个层级。
责任组长任职资格:
1、有良好的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有扎实专科领域护理知识和技能,能够发现和解决本专科领域病人的个体和群体的护理问题具有良好的沟通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具有良好预防和处理应急情况能力,具有良好的教育及一定科研能力,具有护理专业热情和良好奉献精神,有良好的风险评估及防范能力, 能胜任夜班工作。
2、主管护师或护师以上技术职称,中专学历工作满5年或大专及以上学历工作满3年者;本专业工作至少2年以上。
责任护士任职资格:
1、有较强专科理论知识和技能,有独立评估和护理重症患者能力,具有一定的预防和处理应急情况的能力,有良好的带教能力,有良好的沟通技巧,能胜任夜班工作。
2、护士及以上职称,中专学历工作满3年或大专学历工作满2年,护士以上职称,实际临床工作2年以上、本专业工作1年以上。
初级责任护士任职资格:
1、有一定专科理论知识和技能,有独立评估和护理一般患者的能力,有较好的沟通技巧,有较好的学习态度与一定的风险评估及防范能力,能胜任夜班工作。
2、注册护士,中专或大专及以上学历,实际临床工作1年以上。
岗位职责:
1、在护士长领导下工作,配合临床医生,负责开展组内病人的护理工作,组织完成本组各项护理任务。
2、运用护理基础理论和专科护理常规指导本组临床治疗护理工作。负责本组病人的健康教育与沟通工作。
3、全面评估病人,下达护嘱,指导下一级护士完成护理工作并督促护理质量。
4、负责本组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负责本组护理质量监控与整改。
5、负责危重病人的管理和抢救,落实重症患者的各项护理措施。完成高风险、高难度的护理操作。参加本组医疗查房、科内大会诊、大手术或新开展的手术前、疑难病例、死亡病例的讨论。
6、督促组织下级护士严格遵守护理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指导低年资护士的工作。
7、组织本组护理疾病查房和(或)业务学习。参加护理部培训,提高专业水平。
8、参加各种学习,了解国内外护理动态,积极开展新技术。
9、负责本组病房管理,协调沟通本组病人相关事宜。